您的位置: 首页 >宝贝家园>中班>奇妙萌可班>详细内容

奇妙萌可班

新生分离焦虑如何顺利过渡?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08 08:53:45 浏览次数: 【字体:

孩子希望父母留在他们身边是非常自然而且正常的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学会独立!

这是儿童情感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父母或是让他感觉安全的什么东西分别时孩子常常会感到难过下面这些有创意的窍门都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能帮助要经受离别之苦的宝宝。

坦言相待,偷偷跑这种事儿不能干

常会见到无奈的妈妈因为有事,要“摆脱”孩子的纠缠,趁孩子一个不注意溜出门一走了之。这种行为不利于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应坦白告诉孩子。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孩子,你要外出一趟,并且告诉孩子很快会回来,然后在约定的时间准时出现。这样的应对方法可能孩子还是还是会哭,但是慢慢的你 会发现孩子的情绪会稳定下来,因为他会看到了并相信,妈妈说出去一定会回来的,没什么好担心的。

提前练习说“再见”,让离别不突然,不要等到开学第一天才跟孩子说“再见”。

在日常生活中要利用一些短暂分别的机会,跟孩子说再见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逐渐适应短期的分离,有利于克服“分离焦虑”。

学会交朋友,上学不孤独

在孩子1岁半时家长就要有计划地带孩子到有其他孩子活动的地方,帮助孩子找玩伴,让孩子之间多些接触,如果近邻家有年纪相仿的孩子,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之间多交往,帮助孩子建立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入园时如果有熟悉的同伴,会减少孩子的孤独感。

自己的事自己做,轻松适应入园生活

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有目的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自理能力,形成与幼儿园同步的作息规律,以便于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陌生感,利于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和要求。

分别要干脆,不要拖泥带水

幼儿刚入园后的生活具有反复性,经常会大哭大闹,体质弱的幼儿甚至生病,家长怕孩子受委屈,不送或间断地送幼儿入园,还有家长在与孩子分别时见孩子哭,心生怜悯,折回去抱孩子,或者决定不走了,这种行为在无形中让孩子认识到哭闹的方式很管用,以后可以多用,所以,一旦决定离开。就要在简单告别后干脆地离开。

说了这么多不能干的事儿,当孩子哭闹不想坚持上幼儿园了,家长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1.入园的时候孩子哭闹怎么办?

大部分孩子在入园之初都会哭闹,不要看到孩子哭闹就束手无策,甚至被孩子的情绪所感染也严重地焦虑起来。不能要求孩子"不要哭!""在幼儿园要开心喔!"这对孩子来说太难了!可以告诉孩子:"宝宝上幼儿园,妈妈去上班。""需要什么随时和老师说。""妈妈晚上来接你。"告别仪式要简短,家长的态度要平静。以信任的态度将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上,让孩子感觉老师也是他可以依靠的人。

2.孩子上了一段幼儿园,突然不想上了怎么办?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入园二三个月后,孩子好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刚刚松了一口气,孩子在某一天早晨突然宣布:"我不想上幼儿园!"应该首先询问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以及"你觉得哪里不舒服?"因为孩子有可能在幼儿园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产生抵触情绪,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另一方面,孩子也有可能是身体不适而不能明确表达,就用"我不上幼儿园"来表明自己的烦躁不安。

排除了以上两点具体问题,如果完全是因为孩子情绪的波动,可以让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但不要安排特殊的精彩活动,依旧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度过一天。并于当天晚上告诉他:"明天必须上幼儿园。"第二天如同初入园来对待。孩子这种反复是正常的,肯定他的感受,但坚持原则。

3.如何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

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和老师简单交流孩子的情况。例如:饭吃得如何?有无大便?午睡了么?有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这种交流有助于理解孩子的情绪,并由此安排孩子的晚间生活。饭吃得少的晚间补充营养,没有午睡的孩子晚上早点睡等等。即使没有特殊的事件发生,也应每隔1~2周同老师沟通孩子的成长状况。既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也同老师分享孩子在家的状态。沟通的时候家长的态度要积极,以老师觉得最方便的方式沟通。

4.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首先,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的,有些天性开朗,有些要慢热些。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你看谁谁谁能如何如何,你为什么就不能如何如何?"

其次,孩子从一个以他为中心的环境--家,转到一个有许多陌生人,自己只是小朋友中的一员的环境--幼儿园,势必有个适应的过程,要给孩子适应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经历模仿期,模仿大人和其他孩子的举动,这是非常正常的。对于2岁半到3岁之间的孩子,模仿是他们很重要的学习手段,说明他在主动地成长。有些家长期望孩子永远是"领导者",这种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是野蛮的。

另一个容易造成困扰的问题是孩子希望交流,但又不懂得如何融入集体。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躲在妈妈后面,或者推妈妈:"你去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和我玩。"一种是上前用推搡的方式接触其他孩子,或是抢玩具。对于前一种,千万不要指责。想想自己是不是很容易和陌生人打交道呢?你自己试试在大街上向陌生人借张报纸看?对孩子多些鼓励,可以带领他,蹲下来,示范。有过一两次成功的经验,也许孩子就愿意自己试试。后一种也是正常的。小动物在一起,就用身体接触来交流。分享是需要学习的技巧。要和孩子确认"我的"和"别人的"概念。尊重他的所有权,也树立"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能动""公共的东西,谁先拿到谁玩"等规则。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